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

据说有人统计,我国的电视剧观众的成分组成主要是:中小城市、中老年、妇女、中低收入。

这个统计怎么来的,有多少科学性,尚不可知。但是单单从《奋斗》和《蜗居》的火爆程度,我是不相信这个结论的。一定有一大批青年人躲在“统计表”找不到的地方。比如北京,有近两千万的“北漂”。但是按照某些电视收视率调查公司发放“收视率测量仪”的选择标准,因为不是固定住址,他们肯定是被排除在外的。其次还有大量网络用户的电视剧收视率也无法准确统计。

既然市场统计数据有争议,那么电视剧制作单位按照什么来迎合市场呢?

大部分制作者的最简单的选择标准就是:跟风。

我的30集电视剧剧本拿出来的时候,制作单位给出的评价之一是:富有独特的时代的质感。我认为这是不错的评价。就等于说,这部剧本它不是目前荧屏上那些互相抄袭、瞎编乱造的东西。一个媳妇美好了,千万个媳妇跟上来;一个特工潜伏了,千万个间谍趴下去……直到荧屏上的婆婆、媳妇、丈母娘、丈母爹们打成一片,完全让观众倒了胃口。

据说在电视剧买卖上,当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的播出。从制片方到收购方,都不是很有把握那个时代的故事能否受到市场青睐。在一家重要电视台反复考虑终于放弃之后,北京电视台慧眼一开,出手买下,一经播出,立刻引起市场强烈反响,广告大卖,众多电视台争相购买,趋之若骛。制作方只后悔当初卖贱了,在火爆的市场面前,他们没挣到什么钱。还有一部电视剧《空镜子》,小陶虹和牛莉演姐妹,没卖出去前,有人认为戏太温情,同样是没把握,卖了个低价。谁知播出后,市场反响颇好,紧接着带动了一批温情戏上来。还有《士兵突击》,一色的男,无女子,观众爱看不爱看?不料播出大火,而制作方也没挣到什么钱,只是没亏而已。还有孙俪、邓超演的《幸福像花儿一样》,也同样是颇费周折,播出前忐忑不安,播出后大喜过望……摸着石头过河不难,揣着大笔的投资过河不易。

“富贵险中求”。看来,最早吃螃蟹的人很不容易。受到的折磨最多,挣到的钱最少。但是正是他们的敢为人先,才开辟了人类美食的新领域,为后来者造了福。只是在当前这种图钱社会,吃螃蟹的人越来越不吃香了;他们因为没钱才吃螃蟹,现在的人是因为有钱才拍电视剧,完全是两股道的区别。

他们的共同点就是,敢冒险吃螃蟹的人以及揣着钱过河的人都是越来越少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胡健

胡健

119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作家。曾任新闻记者、杂志主编、主持人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