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众说纷纭的如何防止吏治腐败,由于积重难返,很多人都不抱希望了。我却是抱着希望,觉得从长计议,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有可能清明起来,不知能否试一试。

长期以来说的官员财产公开迟迟推行不了,实际上阻力在某些中老官员。我认为,其实可以放过他们,反正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财产了,不公开也罢。用流行的说法就是,新人新办法,老人老办法。

新制度应该从新人开始。

新公务员们刚刚进入政府,财产上大多是白纸一张,从这时起开始公开财产,没什么障碍,也便于以后夹起尾巴做人。而且每年你挣多少,上级组织也便于考察审计。即使熬到中老年,你有多少个月的工资也算得清。

而工作过几年十几年的干部,浸淫官场多年,难免有几双在河边湿了的鞋子;因此他们中间有愿意公开的,公开了以后情况还算属实的,属实了还愿意交出个把湿鞋的,就继续年年公开,加入可以提拔的干部系列;其他不愿意公开的,或者公开以后严重不符合实际的,就从此原地踏步,不再重用了。走或是留,也算人家自己的一种选择。但是以后提拔重用干部,就应该把是否公开了财产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条件。

这是第一个建议。

第二个就是举荐责任制。长期以来,因为没有举荐责任制,所以无论前方打击腐败多么成功,后边那些卖官的人仍然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和举荐腐败份子上去。结果就是,再加上10个中纪委100个刘丽英,也干不过他们。因此,应该要求举荐人对干部要负责到像保甲连坐一样的严格。如果你举荐的干部以后犯了腐败,一切发生在你举荐之前的罪错,视你为同谋,即使你退休了,也得追究责任,该罚款的罚款,该坐牢的坐牢。起码也有个失察的责任。提他当科级的,提他当处级的,提他当局厅级、部级的,一级一级都要有人担责任,那么这样,裙带干部才会少一点是一点,买官卖官的也收敛收敛。不过,这举荐责任制可能实行不了。阻力一定非常非常大。

前些天被娇姑娘干掉的那人,究竟是怎么当上的干部,估计大家猜的都是八九不离十——钱买的官。而且他甩到娇姑娘脸上的钱也一定不是好来的。如果实行举荐责任制,就应该查查他的来历,相信一揪一串儿贪官。

如果第二个实行不了,还有第三个建议,即高额退休金制度。就是中国传统上说的“隔岸有金”。即对岸的金子让你看得见,暂时摸不着,只有平平安安渡过河去,完成了你的职责,才会得到金子。公务员在任上的时候,享受本地职工的平均工资待遇,房子按市场价格买,买不起就贷款,一切都与普通老百姓一样;然后,如果他兢兢业业做到老,退休以后就会拿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,足够偿还贷款,维持体面的生活。

按照现在的公务员待遇,有太多的东西他们都提前享受了,即使后来发现了他的腐败,他也已经享受了高于当地职工的待遇,分了高于当地职工的房子,糟蹋了纳税人太多的钱。就像任志强举的例子,局级干部仅仅住房一项,以每平米4000元的补贴价在北京买均价14000元的房子,单是一套180平米的房子,他就立刻多得了180万元的利益。老百姓能服气吗?如果他后来被发现腐败了,就等于是老百姓拿钱供着他去干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,天下有谁愿意养这样的家贼?

翻过来想,假如把180万当作隔岸的金子,明明白白留给公务员们,效果是不是更好?

“隔岸有金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好处有三:

一、“隔岸有金”是对敬业廉洁的回报,因此,一旦发现任何腐败的错误,就等于他自己淹死了,就可以毫不留情地清除,理由充分,无庸讨论,以此杜绝蚁穴,免得溃堤。

二、一般贪官都是从小钱开始收的,三万五万,三十万五十万。“隔岸有金”实行以后,头脑里除了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斗争之外,他还要掂量比较,为眼前这么个小数丢将来那个大数,值得不值得,孰轻孰重。假如腐败了,就失去高额退休金,还有严格的刑法伺候;咬咬牙不腐败,就一切照常。这样起码就会拦住一些犯错误的机会。

三、正因为“隔岸有金”数目大(甚至还要随着物价水平往上调整),老百姓意见就一定大,意见一大,监督就严,一旦发现了,撤了他的公职,取消了他的“隔岸金”,立刻就有效果。老百姓也看得见。比起现在这样,看着官员随着制度占大便宜,老百姓只能干生气,只能无奈,社会矛盾积压没有出口,只有越压越激烈,冲突越大,越不可收拾。

从最近查出的官员腐败案中就可以看到,有多少官员是在政府机构里捞够了才跑出去经商的,他们人脉、钱脉一起捞,再与潜伏在政府里的腐败份子相勾结,侵吞人民的财产。“隔岸有金”就是让新公务员们在政府里只能捞人脉,不能捞钱脉,清白做人。

假如“隔岸有金”就是180万,平均到30—35年里,每个月只比职工平均工资高4000到5000元,但是这些公务员的相对廉洁就能为国家人民省下上千万亿的人民币。虽然眼看着公务员的隔岸金子拿得比老百姓多了点,但它起码是明的,肯定要比现在暗中流到他们腰包里的要少得多。

当然,第三种办法也要从新人开始。如果第三步也实行不了,那就……等着看吧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胡健

胡健

119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作家。曾任新闻记者、杂志主编、主持人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