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的一个朋友,曾经在一家保密级别不低、远在郊区的研究所工作,给我讲过不少奇闻。不是机密,是关于知识分子地位的故事。

一次,上级发下来一批电脑,十台左右,那时也就是286吧,全所欢腾,因为以前没有过,有的只是像一排排电冰箱一样的大计算机。后来久久没有消息,却发现,电脑已经分配完了,按级别发给了所领导,所长、副所长、书记、副书记,最后一台分给了司务长。司务长不懂电脑,但是摆在桌子上是个待遇。

现在想起来,这说明什么呢?说明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坚强堡垒中,物质财富掌握在谁手里也是社会地位的试金石。司务长掌管的油盐酱醋,在“286”时期还是紧俏物品,当他从食堂拎着一铁皮桶属于全体职工的花生油从院子里穿过时,几乎实验大楼的每个窗子后边都有眼镜亮光闪闪。

于是,电脑的事情有人出了头,提意见,找上级,没用,最后闹翻了,调到别的单位去了。油的事情也有人提意见了,也闹翻了,也调走了。很像一个词的象形漫画,前仆后继。工作有没有损失,是很少人考虑的。唯一考虑了一下也无能为力的是一个老的室主任。

可惜这个老的室主任后来也栽了。有一次坐班车进城,应该是排队等候的,可是他见车上有几个家属了,以为已经放行了,也坐了上去,结果那些家属是司机让上去的,他不是,他就被司机轰下了车,而且还被揪了脖领子。结局很需要猜一猜,没有斗争,也没有妥协,老主任没有胜利,司机也没有失败;当天晚上,老主任在连喊几句“士可杀不可辱”之后,脑溢血了。虽然活了下来,但是下场可想而知。

说来也怪,咱们这儿知识分子地位的实际提高不是看你有多高的水平,贡献有多大,学子多多少,学富五车六车,而确实是仰赖于物质的相对富有。像陈丹青,人家是有气性的,自称年少时如果见到谢霆锋那样油头粉面的孩子,早就打了,问为什么,答不为什么,就是想打。后来回国在美院教书,为了中国的绘画人才因外语不及格便不被录取而愤怒,最终写了一封万言书,扬长而去。为什么这么牛?就是因为不靠你吃饭,咱不差钱。

翻回头想想“286”时期的事,如果情况是这样:你不发我电脑我自己买;你偷大家的油讨好领导我不在乎那点东西;你不让我上班车,我打“的”走……如此这般,谁怕谁?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胡健

胡健

119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作家。曾任新闻记者、杂志主编、主持人。

文章